一、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内容:
1、乘除法
(1)正确理解乘、除法的含义,能在具体情景中明确和突出“几个几”和除法的两种含义(能表达),强调“分”与“平均分”的区别,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算式;
(2)能根据乘、除法的含义,正确的看图写算式:几个几、平均分(两种)、一图(口诀)几式(加、乘、除);
(3)能根据乘法意义编写口诀,理解一组口诀间的关系,熟记口诀,对得数相同的口诀要集中梳理;
(4)能较熟练的用口诀求积求商;
(5)能体会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进行图示、含义、口诀、算式间的相互转换;
(6)会在□或○内填写上数、不等号、等号和运算符号,把算式补充完整;
(7)能观察和填写数的排列或摆放规律;
(8)会从问题情境中获得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能根据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决基本的应用问题;
(9)能根据已知信息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能正确列式计算;
2、认识图形和观察物体
(1)多边形的认识。
(2)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的形状可能不一样,最多可以同时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能辨认、判断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简单物体或搭建积木的形状,体会面与体的联系。
三、复习重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知道线段的特征,会判断哪些是线段,学会画线段。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判断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图形。
四、方法、措施
1、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因为在前期学习中,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章节教师不能再逐点剖析讲解,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能力。复习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要精心设计练习,练习要经典、精当、精到,要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练习都能让学生做得愉快,学得轻松,悟得扎实。
8、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