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解读教材
——评《用数对确定位置》
上个星期,听了姚老师和汤老师的两堂《确定位置》的教研课,深受启发,这里主要对四年级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做一个评课。
一、关注学生,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姚老师一上课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帮老师找一找魔法石在哪?”瞬间,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姚老师从屏幕中一个魔法石入手,让学生找位置,然后让学生从一排魔法石找真正的魔法石,学生初步体验到找魔法石需要找到方向。又引申出有5排5列这么多魔法石,引出学生需要确定魔法石位置的这个需求,从而开始确定位置的学习。
二、百家争鸣 ,错中求对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姚老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数对的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上台贴正确魔法石的位置,许多学生都积极举手,上台贴了自己认为对的魔法石的位置。因为答案很多,引起学生的争议,姚老师又给出几个数对,让学生们从这些数对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从矛盾冲突中找到正确的魔法石位置。学生在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找到了写数对的方向和顺序。
三、抽象思维 ,渗透思想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魔法石图到点子图,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条线就是确定位置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实践,错误与纠错中寻找到了可以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这一主要方法。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不但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最后,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能把最后笛卡尔蜘蛛的故事再更深入地利用起来,给学生留2分钟思考的时间,把课后作业在课堂上稍稍延伸一下,可能课堂更深邃。
总之,姚老师把冰冷的教材化作火热的思考,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教材,把这节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