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评课稿
听了姚春霞老师 、汤碧华老师各执教的四、六年级的《确定位置》一课,感触很深。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创设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展开。”姚老师的课由“说位置找朋友”的游戏导入, 汤老师从“搜救失事海船”新闻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情境出发,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教师搜集信息: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究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而且还能为新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做好了学习前的铺垫。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课题。
二、制造矛盾冲突,注重学生知识生成。
两位老师不断制造矛盾冲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姚老师:由 “说位置,找朋友”游戏引发学生确定位置的需要;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课堂中用列和行记录赵亮的位置后,让学生意识到第3列第2行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写得更简洁一点,于是出现了板书中的4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自然过渡让学生“创造”出了数对。在课尾,当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乐而忘返。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经历了数对的发现,探索和形成的过程。姚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对数对知识的质疑,更注重了数对的形成过程。
汤老师由:舰长需要确定轮船的位置前往救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描述出事轮船的位置。学生凭借经验认为需要知道轮船的方向和距离,运用已有知识确定轮船在救援舰的东北方向在问题驱动下,学生发现了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只能表示大致方向。只告知东北方向,救援舰很难找到轮船。只有告知轮船的精确方向,救援舰才能顺利实施救援。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东偏的角度,体会基准线不同,偏的角度也不同。从两种角度的对比中感受在表示方向时基准线很关键。同时趁机介绍表示方向通常以南北为基准,将学生的多样表达加以规范,消除学生的疑问。
三、运用对比教学,细腻处理重难点。
姚教师用数对确定位置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描述小军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通过比较这4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优化出数对(3,2)表示最简洁、方便。这样处理,显得姚老师的教学细腻中见真知,整节课实在而高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同时为进入初中学习函数知识做了有效的渗透与铺垫。
汤老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对“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的已有知识出发,进一步理解“北偏东若干度”、“北偏西若干度”、“南偏东若干度”、“南偏西若干度”等表达方式,初步学会用方向和距离定量刻画平面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相应物体位置的过程,帮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不断加深对相关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感受不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四、设计层次练习,有效拓展学生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具有层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课件,既巩固了当堂学的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总之,两节课所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姚老师、汤老师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是这些,比如还有教学细节的捕捉与处理,对课堂上及时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把握与应对,教学策略的优化,课后的延伸的拓展等,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同时也张显了教师的个性风采。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学习的,更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