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为抓手,读为主线
——小学语文三年级《李广射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3-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红梅

疑为抓手,读为主线

——小学语文三年级《李广射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杨红梅

教材简介:

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分四个自然段。开篇介绍《塞下曲》,引出“飞将军”李广。第三、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为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帮助。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3、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设计理念:

1、以疑入手,初读课文后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主动探究;以读代讲,通过重点词语的点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故事内容,从而理解古诗的意思,不是靠老师灌输式的讲解。因为学生是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帮助的主导作用。

2、在精读环节,让学生运用语言,动作,通过视觉,听觉等立体化,多元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思路:

背景:检查生字读音,介绍李广及“飞将军”的称号由来。→设疑:初读古诗后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后带着问题去自主探究学习。精读:精读李广射虎的故事,理解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体验,从而读懂故事。释译:联系故事内容,用小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说说古诗的意思。作业:布置预习描红生字和查资料搜集卢伦其他古诗,准备第二课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介绍背景。

1、投影出示生字,指名读。

2、讨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例如,后鼻音,翘舌音,平舌音)

3、问题:小朋友,你们读过这篇课文,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古代哪个人吗?

(生答:李广。问:李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答:力大无比,神勇无比,善于射箭的人。师补充:李广是我国西汉时期保卫国家边疆的勇将,那些侵犯我国边疆的匈奴人非常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他在哪里防守,匈奴人就不敢侵犯我国的边疆。)

板书:李广

【飞将军这个称呼,是匈奴人给李广的称呼,表现这位将军的神勇,匈奴人对他的敬畏。所以开头就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

二、朗读古诗,提出疑问。

1、请几位同学读读古诗《塞下曲》,评议读得正确与否。

2、要求:这首诗哪些地方你不懂,提出来。老师在学生不懂的地方打上小问号。

3、从诗中“将军”一词再次引出李广,课文哪一小节介绍李广的,怎么介绍的?请大家读读课文。

4、指名读第二小节内容,介绍了李广什么?

板书:西汉    飞将军    神勇无比

5、为什么人们称李广为飞将军呢?下面听老师讲“李广射虎”的故事。

板书:射虎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不能一讲到底,包办代替。】

三、精读故事,朗读体验。

1、老师范读故事,课件出示李广射石图。要求同学边听边想像,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

2、理解词语,朗读体验。

(投影展示两段课文,词语用红色)

(1)、拈弓搭箭:指名上台表演这个动作。然后指导朗读这句话“猛然间,李广发现前面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白羽箭射了出去。”读出有力,迅速。

(2)、影影绰绰:找近义词“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然后再次朗读上面句子,结合图片,读出当时的情境。

 (3)、疾风:查字典,说说“疾风”的意思,(迅猛的风)。然后出示句子“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指导读出“紧张”的气氛。

3、品读故事。

(1)、同桌互读,把这个故事读给同桌听,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

(2)、你觉得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导用朗读把李广的神勇表现出来。

(3)、男生模拟李广射箭的姿势,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读给同桌女生听,女生评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其意思,方法有说,演,查字典。还通过课件展示,朗读评比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四、以读代讲,理解古诗

1、小小组讨论,讲讲古诗的意思。

2、发言讨论,一个小小组说一句诗的意思,并用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老师相机指导:平明,早晨。白羽,白羽箭。石棱,石块面与面相交处。

3、老师有感情范读全诗。

4、学生朗读背诵全诗。

【学生在精读故事的基础上自己讨论古诗的意思,老师对个别词语作指导,体现了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师生共读古诗,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的范读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五、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找到卢纶写的另外几首诗读一读。

准备下节课讨论。

【本堂课展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生字,课外拓展放到第二课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