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我校举办了宋剑湖小学数学教研组和刘海粟小学教学研共同体第一次活动。聆听了两位教师同题异构的精彩课堂,收获颇多。
1、两位教师在课堂中都组织学生回顾“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那些问题?”,这一回顾,帮助学生把原先一些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点:“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有机地整合了起来,使学生看到了一个整体的数学知识链。新旧知识的梳理,不仅教会了学生数学学习要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还让他们更加领会了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在例1中教学“面积是否相等”,两位教师都通过操作可以很好的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都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所在。在这一系列数学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对图形的具体转化方法获得清晰的认识,再次感受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
3、分层练习,灵活运用策略。在处理教材的练习设计中,两位教师略有不同。蒋红老师将教材中的练习进行了重组,根据练习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分层练习,层层递进,逐步提升,并在最后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转化策略的重要性。
4、两位教师在课堂中都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毛敏利老师在教学试一试中,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然后不断加大难度,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方法不适用了,从而产生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需要。
5、两位教师在备课中都能进行充分预设,在课件中呈现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且课堂中都能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自己先自主尝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