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
宋剑湖小学 叶茹华
一、导入,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1、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个山谷有了哪些了解?
2、交流
3、过渡:现在,让我们跟随旅行者再次走进山谷。,
三、 精读感悟,了解雪松逆境生存:
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造成这一奇异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圈画出认为重要的词句。指名回答。课件相机出示-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案设计
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东坡的雪大到什么程度?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东坡的雪大吗?指名读,齐读。
2、面对着这样的大雪,为什么雪松能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其他的杂树却失去了生机?再次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在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多读几遍,用笔勾画出能帮助你解答问题的语句。
指名答。(出示课件)
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在读的时候都注意到了哪些词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弹性、弯曲、反弹、依旧)齐读。
3、雪松还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最让你欣赏?指名答。(出示文字)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1)教师范读。
(2)把深有感受的地方圈下来,可以是一个短语、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
(3)交流:说说有哪些让你惊叹、佩服的地方。
(4)把这种敬佩之情读出来。齐读。
4、小结:有人说雪松面对风雪只会一个劲的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自由答。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6,再次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谜底。
四、升华情感,揭示雪松弯曲启示:
过渡:谜底被揭开了,旅行者们深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高兴,其中一位说
1、指读
2、你们看,这位旅行者不仅揭开了谜底,还由此分析、推断出——。(评价:这位旅行者可谓智者!)
3、另一位旅行者呢?(这启示是从前一个旅行者的话受到启发来的,齐读,只是他分析的是雪松能存下来的原因。一种景象,两种分析!)
第二个旅行者的启示与文中的另一段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哪段话,请找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幻灯片)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读出什么?(出示两句话)
(1)交流第一位旅行者的启示
(2)交流作者的启示,
(3)这里弯曲还是指雪松的弯曲吗?(那指谁?)
你同意课文中的这种观点吗
4、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谈理解)
5、再次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两句中包含的道理是很深的,我们能联系生活实际或举一些例子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吗?可以通过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指名交流,小结。(卧薪尝胆,雪压麦子等)
6齐读:
五、总结全文,领悟人生弯曲哲理:
1、大自然中,无论是什么动物、植物,都会面对种种逆境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有时也要学会退让,学会雪松的弯曲,恰当地以退为进,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里老师希望你们记住这几句话:
① 大丈夫能屈能伸
② 小不忍则乱大谋
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孩子们,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也要做生活的智者!
2、引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
相信同学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后,会在生活中更加坚强,更有韧性。
3、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现象之谜》。
板书: 17、山谷中的谜底
西坡:各种杂树 雪小 特殊风向}
东坡:只有雪松 雪大 雪松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