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德,争做“三好教师”
——武进区宋剑湖小学武进区宋剑湖幼儿园争当“三好教师”师德大讨论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平,依据武进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争做“学校好教师、家庭好成员、社会好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武教工[2013]7号),《关于开展争当“三好教师”师德大讨论活动的意见》。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校好教师、家庭好成员、社会好公民”三好教师为目标。通过开展争当“三好教师”师德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好各级有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组织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比照、反思、整改等步骤,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的师德意识,坚决杜绝个别教师缺乏师德修养、违反师德规定现象的发生,全面提高全体教师师德、师能、师风水平。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为更好地开展师德大讨论活动,成立学校师德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由王立新校长任组长,殷黎明任副组长,教导处和年级组长任组员的领导小组,组织部署具体工作,分解各层面活动任务,保证师德大讨论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
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王立新 副组长:殷黎明 宣桃芬
成 员:周茹媛 李文平 叶茹华 章志英 吴彩琴 马春莲
网络上传管理:蒋云峰 周茹媛
档案管理员:管洪霞
组长职责:
(1)负责师德大讨论活动的全面工作。根据区教育局活动意见,同时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和方案。
(2)实施考核和奖惩。
成员职责:
(1)执行计划。
(2)进行考核。
(3)对师德建设中的教师典型及时向组长汇报并予宣传;对违反师德师风的一般现象及时进行处理、批评教育并上报组长。
二、开展活动,成效显著
我校争当“三好教师”师德大讨论活动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1.学习提高阶段(
学习活动前,我们于
一是学习相关法规要求。我校通过集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人社部、监察部2012年第18号令)、《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征求意见稿)、《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常州市中小学教师违规违纪行政处分办法》(试行)。重点学习了《武进区教育局关于重申严禁师德失范行为的有关规定》。通过学习,提高教师法规意识和遵章守纪自觉性。
二是学习师德楷模事迹。我们组织开展好学习“全国好教师”孙国华同志,“最美乡村教师”等全国、身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活动。通过学习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生为本,严谨笃学,无私奉献。
三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教研组、课题组活动,进一
每位老师一边认真学习,一边作好学习笔记,每人作好学习笔记六篇。
2.对照反思阶段(
我校采用个人反思、座谈会、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反思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到原因和症结所在。采用自我剖析、同行评议、家长建议、领导点评等方式,使每个教师清醒认识自己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努力和改进的方向与要求。
2014年1月9日中午,学校分年级组分别在大会议室、支部活动室、各年级组办公室进行了讨论交流。武进区教育局督导室王荀慧主任参加了讨论,认真听取了老师们的交流,并对学校师德建设提出了要求。讨论中,老师们深刻反思,重点交流了自己的整改措施。之后,大家还学习了武进区教育局《关于学期结束前减负工作的规定》文件精神。最后,由各年级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了《宋剑湖小学“争当三好教师”师德承诺书》的重要内容,并在承诺书上慎重签名。
本次活动,让
3.整改督查阶段(
全体教师要认真对照反思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好整改活动。
三、制度保障,长效管理
建立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和档案,从制度上积极引导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职业形象,倡导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组织教师学习2013年教师节我校获“红菱奖” 表彰的老师事迹。对教师师德行为进行约束,实施常规管理,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承诺制度,签订教师《师德承诺书》。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优、晋升晋级、职称评定的评选和绩效工资发放中,对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违反“八不准”的行为,视情节轻重,严肃查处,做到考核有据,督查有力。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我校充分发挥网站、教师QQ群、橱窗、小报等宣传阵地,重点宣传新经验、新做法和新典型。按照教育局要求,及时上传各项材料。
注重实效,做到“三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带教活动,达到“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的效果。与服务教师结合,努力解决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与工会常规工作相结合,以促进自身建设,促进自身发展。
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武进区宋剑湖幼儿园
- 附件: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