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2-04-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绿色学校

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街小学创建江苏省绿色学校工作实施报告

常州市武进区新街小学,坐落在戚墅堰原“312”国道旁剑湖街,校舍简洁大气,充满了现代气息,是宋剑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街小学是由原育红、临津、大巷、宋剑湖四所村小合并异地新建的,于20008月交付使用,于2007530转为独立建制学校,200912月创建成江苏省优质学校。学校占地34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瀚墨飘香,人文气息浓郁。拥有现代化的多功能室、微机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十多个专用教室。现有18个教学班,八百三十多名学生,42位教师。39名公办教师中,常州市武进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名,小学中学高级教师5名。

 “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兴趣促特长”是新街小学的办学宗旨。在新一轮课改的大气候下,学校致力于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办学思路,提升教育品位,在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的基础上,致力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学校书画教育已初见端倪。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武进电视台、《武进日报》、上海的《儿童时代》曾对我校书画教育进行过报道。0212月通过了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刊社”举办的“社会公认特色学校”的评估。学校先后被评为“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常州市绿化达标单位”、“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常州市绿色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是它的基础,教育科研也要围绕着环境教育进行。我们要以教育科研的持续发展促进环境教育的持续发展,努力创建绿色学校。近几年,我校本着追求绿色教育的宗旨,以“新街小学十个好习惯”为抓手,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的创建中,让师生在人文理念的熏陶中,感悟学校的文化理想,从而迅速产生认同与共鸣,有力地促进学校在个性和智慧上的全面提升。学校文化,真正演绎为校园每个人的生活、事业甚至生命的一部分。

一、领导重视,设立机构;培训师资,提高水平

1.明确“绿色学校”的内涵。

创建“绿色学校”,首先必须让广大师生深刻了解“绿色学校”的内涵。

自从1996年中宣部、国家环保局和原国家教委联合颁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提出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以来,“绿色学校”的内涵已有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各级学校单纯“开展环保、建立生态学校”,到目前已经提升到可持续发展办学的高度,如今的“绿色学校”已逐步上升为组织学校运行的理念,渗透进学校运行的各个环节。

据此,我们认为,“绿色学校”的特征有:

    ☆绿色学校是花团锦簇、绿色环绕的学校;

☆绿色学校是师生环保意识强烈、环保行为规范的学校;

☆绿色学校是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学校运转的学校;

    ☆绿色学校是开放型学校;

    ☆绿色学校是学生主动学习、生动学习、探索学习的场所。

    由“绿色学校”的特征可以看出,“绿色学校”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改进教育手段、降低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不断解决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为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和学科老师组成的校内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进行了职责分工,完善了各个项目的管理,制定了“创绿色环境,树环保意识,学环境知识,施环保行动,育环保新人”的宗旨。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对领导和老师的环境教育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2、在弄懂了“绿色学校”的深刻内涵之后,我校根据区环保局、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通知要求及“绿色学校”的评估标准,针对学校的实际,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坚持环境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1)校内定期的专题培训:每月一次对教师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培训或学校自行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学习,提高了全体教师环境教育的理论素质;(2)参加各级环境教育培训班和出外参观:学校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及区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班和参观学习。从校长到老师都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到别的环境教育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了领导和教师的环境教育水平。

二、设立课程,学科渗透;掌握知识,培养意识

  学校十分重视通过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对学生进行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减少大气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系统的环境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各种资源遭破坏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及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形成使他们从小树立改造环境的志向。教导处在年初就老师们提出:一年内在深入研究环境教育的基础上,上一堂环境教育或是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观摩课,完成一份精品课教案(或活动方案)。在此要求下,我们明确了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学科渗透。

为了使课堂渗透环境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着重抓好了以下几点:1、抓住渗透切入点。教师们在自己所任科目的教材中寻找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并在课堂教学中自然适度的进行渗透。《科学》教材中所讲授的空气污染,节约用水,水域污染,食物链,水土保持、植树造林、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其环境教育的指向一目了然。其他学科例如小学语文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等课文都能有机渗透生态平衡、食物链等一系列环保知识。如上《灰椋鸟》一课时,一位学生质疑,说旅游所见与课文描写有矛盾,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分析“鸟儿几乎看不见”这个景观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可以恢复景观。虽然只是三言两语,既为学生解疑,又有机地渗透了环境教育。2、提高学科渗透效果。学校通过对教师就学科环境教育渗透进行检查、查阅备课、听课评课等途径,确保“渗透”这一环节不走过场。在我校,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之一,教师每学期自选两篇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设计参加学校评优活动。

  另外,学校规定每学期班队活动课,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班队环境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积极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向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法规宣传,丰富学生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近年,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已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工作重点。

三、课外拓展、丰富实践;社区互动、形成网络

为了加强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导处要求老师们把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做起来,还积极把研究重点扩展到开展课外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上,使环境教育的成效能在课外进行拓展。我校的环境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广博,形式多样,参与人数众多。主要有下列几类活动:

1、结合国际、国家的环境教育传统日,编列出一个全年的环境教育活动序列。根据国家每年环境教育的重点确定学校的环境教育的活动主题,组织教育活动。如3月份的植树节我们开展了“我为校园添绿衣”捐花献草活动等;4月份开展了“鸟类知识知多少”活动;5月份“小树领养活动”使学生了解认识校园植物的种类等,由学校“绿色小卫士”去社区进行《环境保护法》的宣传,更是把环境教育活动推向高潮;随着6月份世界环境日的到来,我们邀请环保专家来校给学生做报告,并会举办一些大型的如社区清洁、社区宣传等推进社区环境活动的开展;7月份,暑假到了,我们会照例组织学生开展“绿色夏令营”等等。每个月份都有相应的教育内容,形成学校环境教育的系列化和科学化的体系。

2、开展多种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探索实践活动.学生在老师和环境教育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环境科学实验,开展了“家乡环境调查实验”,通过指导学生对水体表面的颜色、气味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通过漂浮物以及水域周围等情况的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而诱发学生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以上活动,我们都要求学生尽多参与,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为环境即为人类自己出一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科学探索精神,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技能和形成了进行环境科学小实验的能力。

3、对社区的环境行进行积极的监督。学生的社区环保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1)进行社区环境素质调查、考察活动:学生们对学校和家庭的周边环境深入调查,并写成书面调查材料,从实地实景中体会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参与社区环境问题的解决,我们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学生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想方设法寻找环境问题解决的对策。如我们组织学生对校内外生活垃圾进行调查,在活动中,让学生对垃圾的种类、来源、气味等进行判断分析,指出这些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的危害,向社区提出对这些垃圾的处理意见。(3)参与社区环境保护活动如组织全校学生参与社区的清洁,让他们提着箩筐,拿着扫把清洁街道。多年来,我们的“绿色小卫士”已经成为社区环境活动的一支生力军,学生参与人数逐次增加,学生们都把能够参加环境活动当作无比光荣的事情。

4、设置垃圾分类箱和废纸回收箱,让学生回收旧报纸、塑料瓶、铝质罐;学校公共场所的垃圾均分两类进行回收,每个班级都分有两个垃圾桶,其中一个用来装可回收的垃圾,一个用来装不可回收的垃圾,引导学生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5、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倡导“节约”: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注意培养学生随手关水龙头、电源插头的意识和习惯。学校文印室实行打印审批制度,文件尽量两面印刷。学校自创建区绿色学校至尽,节约成果显著。

5、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环境考察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课题组联系农村结队学校,把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组成“暑期绿色夏令营”,由教师带队,到农村考察水、植物等一些自然生态环境,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陶冶情操,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得到提高,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化。

在环境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师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人懂得分类投放垃圾、节电、节水、节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爱护动植物,减少噪音污染,各各都做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师生已初步养成环境保护行为规范:五(1)班学生张秋萍看到楼道走廊的灯没熄,自觉地把它熄灭,节能意识强。一(3)班同学曾旺旺平时很注意节省纸张,把每一张纸用到不能用为止。诸如此类的环境保护行为例子在我校举不胜举。学校通过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师生们通过大量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地形成了环境保护的道德意识、养成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师生和谐的人格,从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每当客人来校参观,我们的“环保小卫士”总是主动向客人介绍学校的环境教育基地,他们丰富的环境知识和生动的介绍给客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小卫士的导游解说和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水平高。由学生主办的《环境小报》也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校的环境教育成果得到社会的肯定,并对社区的环境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教好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在学校学生的带动下,家长们也日益关注起环境来,并涌现出一些环保好家长,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子女进行环境保护。有的家长在孩子的影响下,购买物品时,经常挑一些有环保标志的商品;如五年级李亮的家长在亲戚朋友中积极动员大家不吃野生动物,并积极放养野生动物。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校的家长中屡见不鲜。家庭中的环境教育活动通过子女影响家长,家长带动子女积极发挥它在环境教育中的良好作用。

我们知道,环境教育是一项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新街小学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环境教育活动,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武进区新街小学

2012.4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