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小学中年级数学教研组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数学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 用,在数学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主要工作
1、初步了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在日益重视环保教育的现代社会,教师不仅要讲授教科书上已有的的环保题材,而且要结合学科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把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环保知识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环保知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2、了解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环保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真正主体,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环保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环保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环保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真正主人,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环保主体精神的人。
3、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环保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带动家人、邻居共同进行环保,充分调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组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家庭、社区循环网。如:建立家庭环保小档案;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社区内成立环保小队定期拣拾社区内的白色垃圾;成立环保宣传队定期在社区内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倡议大家进行垃圾分类,使用再生纸,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制品;不焚烧树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拒食野生动物,作动物的朋友……
4、发展环保技能。
5、发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
6、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中年级(三、四年级):
侧重于了解或理解基本的学科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通过考察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物体来学习几何中的一些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与运算的技能,从而认识数学与环境的密切联系;通过对亿以内数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开展如《参观圬水厂》之类的调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危机感、紧迫感与责任感。通过有关环境方面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中年级数学教研组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