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体育
——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摘要]跨入21世纪的门槛,绿色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面对环境问题,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行动起来,环境保护正在日益深入人心。在全民关注环保、宣传环保的行动中,关注综合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全面整体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环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开展“以环境生态道德教育为载体,整合学科教学”,同时,小学又是培养学生认识环境、热爱环境、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最佳时期。学校提出以环境生态教育为基础,以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的养成为重点,对义务教育阶段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全方位探索,整合学科教学。而体育教学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中若能根据教材本身和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
新的课程概念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扩展学生的空间,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使教材充满灵活性。根据体育学科特点,把握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校园环境熏陶学生
体育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而室外的环境具有育人的功能,那洁净美观的大楼,变幻多姿的校园围墙,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态园,草坪多绿意,花圃争艳丽,这优美的环境就是一部立体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材。这时教师请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眼前这美好的景色,让学生感到自己熟悉的周围环境是那样的美好。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二、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与时机
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教育,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启发情绪阶段渗透环境教育
在课的开始,通过创设“保护环境、美化校园的创卫行动” 的小游戏,让学生模仿小动物走、跑、跳的动作收集校园内的垃圾的情境,打破传统方法进行热身准备活动。从而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校园美丽整洁起来。这样,以情引趣,以境引练,使学生了解美化校园,人人有责,以及创卫行动中发挥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在做模仿操“小鱼儿游游”、“小鸟飞飞”等练习中,结合模仿操给学生讲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乳汁、鸟是人类的朋友等故事。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野生动物等环保常识。又如一开始组织一个小动物运动会,让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跳起优美的舞蹈,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动作也做得十分逼真,在同伴中间,努力表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环保教育课堂氛围。此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联想,并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陶冶学生性情,全面发展个性。
(二)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渗透环境教育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渗透教育的主要手段。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简明、形象的语言艺术,渗透环境教育。比如在教“黄河、长江大追捕”这一游戏时,向学生讲解现在我国黄河、长江一带水土资源流失的严重性,以及导致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期干旱,南方多雨受灾的主要原因。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自觉优化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另外,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来渗透环境教育,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容易受器材、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但是,客观条件的好坏是相对的。关键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果引导教育得法,亦可起到良好的教育。如教学《打猎》一课,我带领学生在“森林”中玩耍,看到了小动物很多不文明,如随便乱扔果皮杂物等。让学生并结合自己,谈谈自己外出游玩时是怎么做,看到别人又是怎么做?自己应该怎么做?在奔跑游戏“穿过小树林”中,让学生想象一下没有森林的日子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那将是一个没有绿色、没有生机、风沙肆虐、山洪泛滥的世界,学生的心灵此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增强了。
又如在教学《快乐的小青蛙》——各种方式的跳跃一课时,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和“放生小青蛙”两个游戏内容。在“小青蛙捉害虫”游戏前我先让学生讨论青蛙有什么本领?学生都能说出青蛙的本领是捉害虫(吃蚊子)。接着教师导入:小青蛙正在捉害虫,让我们加入它们的行列一起消灭害虫,好吗?通过让学生动脑(讨论)、动手(实践),在“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放生小青蛙”游戏中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小青蛙的家在哪里?青蛙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要不要爱护、保护它?然后进行“放生小青蛙”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享受游戏的乐趣,了解青蛙的益处,并掌握一些大自然的常识。
(三)在恢复阶段渗透环境教育
在恢复阶段一般采用将传统舞曲改制成一种将鸟声、羊声、大象声等各种动物声汇聚而成的舞蹈——《满园春色》,使学生在优美轻松的旋律中产生情感共鸣,对这鸟语花香、和谐自然世界的无限向往。启迪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激情,从而使师生间情感交流变得容易轻松。
(四)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春天,阴雨连绵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出现酸雨?夏日太阳当空照射时,提问学生:如果有一天臭氧层被完全破坏,我们还能不能在操场上锻炼?秋冬季,遇到大风天气,提问学生:为什么近几年我国会出现大规模的沙尘暴天气?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从心灵深处感到保护环境意义的重大。
三、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通过远足、爬山、郊游等形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结合运动竞赛和大型活动,教育学生做文明观众,不喧哗,不乱扔瓜果纸屑等垃圾,保护环境的清洁。联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提出的“绿色奥运”,恰到好处地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三)变废为宝,将捡拾的废弃物品制作简易体育器材。例如:废弃的塑料泡沫收集在一起可做简易体操垫;废塑料瓶装沙可制成器材等。
四、渗透环保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教学渗透环保教育运用恰当,才能有良好效果。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在教学中注意到:
(一)从学习目标的需要出发,是否渗透环保教育、创设怎样的环境情景、何时渗透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不能搞形式主义。
(二)自然贴切。渗透环境教育要与学习内容有机地巧妙结合,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能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环境教育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会运用。不能太成人化,超出少年、儿童的接受力。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小学生环境保护习惯的形成规律要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作为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课程资源、学生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机渗透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种教育,引导他们去体验环保行为,强化环保行为习惯,形成最终的环保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