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环保)教案
发布时间:2011-1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婷

 

《雾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理解雾凇、淹没、琼树玉枝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题提问,并根据这些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雾凇

  2、学习生字:凇 (读音sōng 意思:猜——和冰冷有关,想出一些字冰、凉、冻  查字典:雾凇——寒冷天,雾凝聚在树木的枝叶或电线上而形成的白色松散的冰晶,通称树挂。 ——白色松散的冰晶)

  3、让我们来看看雾凇——出示图片。

  4、齐读课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课文讲什么地方的雾凇?雾凇是什么样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地方 样子 形成

  二、 自读课文:

  按要求自读课文:1、想想三个问题文中有答案吗?在哪一小节?

  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 检查自学效果:

  (一)解答第一、二个问题:课文讲什么地方的雾凇?雾凇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回答。你是从哪里找到的? 指名回答。

  检查生字:出示:长堤 缀满 (可以相机理解)

  指名读第一节。——出示第1小节(检查读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齐读。

  2、课文介绍了哪里的雾凇?那里的雾凇怎样?

  学生回答。(吉林 、具体的是——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 )注意读音。板书:吉林 松花江畔 出示图片

  学生回答。 板书: 洁白晶莹  银光闪闪

  3、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它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再次齐读第1节。

  (二)解答第三个问题: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1、学生回答。你是从哪里找到的?——出示第2小节

  出示词语:俗称 凝结 夜幕 摄氏 模糊 (可相机理解词语)

  指名读第二节。(检查读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齐读。

  2、回答:怎样形成的?教师出示:(第2节第一句话)

  齐读句子。(用组词的方法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形成的条件有哪些?(严寒、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4、那吉林雾凇又是怎样形成的?自己再把第2节读读,对照三个条件找出相应的句子。

  5、学生回答。(严寒——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饱和的水汽——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遇冷凝结——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6、说说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可以把这些语句串联起来。(自己练说,全班交流。)  板书:雾气 遇冷 凝结 雾凇[小精灵儿童网站]

7 齐读第2节。

  (三)读第4节。

  1、过渡:清晨,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齐读第3节。

  2、出示词语:吹拂 缭绕 琼枝玉树

  质疑词语,理解:琼枝玉树 琼:美玉,精美的东西看图理解。

  3、齐读第3节。

  四、巩固反馈:

  1、齐读课文1遍。(自己默读全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词语: 雾凇 长堤  缀满  俗称  摄氏  夜幕零下

  淹没模糊吹拂 缭绕  琼树玉枝  凝结

  抽读词语。

  理解不懂的词语。

  齐读。

  教学写字:幕  零凝

  3、出示填空:

  在 ,弥漫着,到了晚上 

  板书:

  地方 样子  吉林 松花江畔  洁白晶莹

  雾

  形成雾气 遇冷 凝结 雾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到吉林雾凇的景观的奇异景象,学习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来描述雪景或雾景。

  2、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背诵课文。

  5、能基本阅读写景文章的一些方法:先抓住景物的特点(文章的中心句),然后知道文章从几方面来写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2、(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齐读句子。

  理解奇观

  3、雾凇很多地方有,为什么吉林的雾凇称为奇观呢?板书:奇观

  自由读读课文,找出写雾凇是奇异的景象的语句?(学生自由读文,并画出相应的语句。)

  4、出示句子:读这些句子,看看哪里写出了雾凇的奇异,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二、理解雾凇的样子的奇异:(第13节)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13节。出示第13

  2、讨论交流: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看图。

  (十里)写出了吉林雾凇的壮观。 看图。

  感情朗读第1节第2句。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板书:千姿百态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看完后说一说。

  (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

  说话训练:三九严寒,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它们有的像( ),有的像( ),……吉林雾凇真是千姿百态!

  4、小结: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都是这样的洁白晶莹的雾凇,真可谓是自然奇观啊!作者抓住了形、色写出雾凇的特点。[小精灵儿童网站]

5、齐读13节。

  三、理解雾凇的形成的奇异:(第2节)

  1、根据学生的回答 出示:这蒸腾的雾气……

  仔细读读这几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雾凇形成的奇特?

  交流:

  慢慢地 轻轻地 ”——说明形成的时间很长,要一夜。

  一层又一层” ——说明时间的长,还说明要有雾气的不断补充

  ”—— 可以换吗?雾气的均匀、有光泽

  感情朗读这一句 板书: 轻轻地

  最初”“逐渐”“最后”——看图

  感情朗读这一句

  2、这么美的雾凇的形成都离不开蒸腾的雾气

  教师板书: 蒸腾

  你知道为什么吗?

  3、这蒸腾的雾气是怎么来的?读第2节,回答。(丰满水库)看图

  4、因此这吉林的雾凇的形成是自然的天气、人为的水库,人天合一的结果,真是人间少有啊!可谓奇观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精读最后一段,理解作者的感情。

  1 显示画面:雾凇的全景——特写。

  2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映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理解句子意思。看图

  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延伸:

  1、再感情朗读读句子: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你能说说为什么称雾凇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吗?

  (2、总结:这篇课文从雾凇的样子、形成的过程这两方面写出了吉林雾凇的奇特,可以称为奇观 板书: 样子 形成

  3、学习方法:联系这学期学习的写景的文章:《九寨沟》,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发现吗?

  (它们都是写出了景观的奇特。都是围绕了课文的中心句,从几个方面写出了景观的奇特。)

  4、课外读物:了解这景物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围绕这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出示短文: 香山红叶 讨论:

  作业:小练笔:选用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练习3)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先写出景物的总的特点,然后从几方面开表现。

  板书:

                                雾凇

  样子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形成 :  蒸腾  轻轻地镀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