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的认识(三年级)
武进区新街小学
教学内容:千克的认识 教材第29~3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
教学准备:花生、膨化食品、每组一个台秤、大米、鸡蛋、水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花生、膨化食品),他们在争吵到底谁比较重,你能想个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讨论后并交流解决办法。
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花生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这袋花生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看出重量来的。
谈话: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到底“1”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台秤吧。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桌上的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kg和数字刻度)
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
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3、学生再次称一称花生,初步建立
学生称花生,并交流称的结果。
再让学生掂一掂,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再掂一掂膨化食品,估测有没有1千克重。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
⑴称一称、掂一掂1千克的大米。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大米
体验1千克大米的实际重量,轮流用手掂一掂。
⑵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1千克的鸡蛋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鸡蛋。
合作数出1千克鸡蛋的个数。
问: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想一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的大米或鸡蛋吗?
学生再次尝试称一称。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花生、鸡蛋、大米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让学生说一说。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进行安全教育)
3、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种各样的。
出示秤的实物图片或实物。
学生交流:说说各种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4、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5、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指名回答。
6、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延伸拓展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
2、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小结:同学们,森林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东西,除了氧气还有水,我们要携手保护森林,要及时制止乱砍乱伐的行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中年级数学教研组
2009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