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发布时间:2012-0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婷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   大树的功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心自然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准备

选取有大树的环境优美的图片、大树底下乘凉的图片、描写大树的诗或者儿歌等。

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

2)转折  由于人们对大树的认识不足,或者由于人类的贪婪导致出现很多毁坏大树的情况。说一说都有哪些?你觉得该怎么办?

3)过渡  我们能为大树做什么呢?

 

2     找寻珍稀动植物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

2              让学生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3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4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1)课程引入   课件演示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

A.课前唱《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提问  爱看动物世界吗?认识哪些动物?

B.课件演示,创设情景 我国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遭到破坏的情景。

教师 看了短片有什么想法?想弄清哪些问题?

2)开动脑筋。教师展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首先认识大熊猫,第二个认识白唇鹿。第三个认识朱鹮,第四个认识桫椤,第五个认识银杉,提问:你们知道在我国,哪些是珍稀的动植物吗?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以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

3)沉思默想板块,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分组讲座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另一个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和乱砍乱伐。

4)畅所欲言板块,过渡: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必须保护他们,提问: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是特别富贵的自然资源,数量正在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

5)齐心协力板块,教师提问:怎样保护珍稀的动植物?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记录学生的发言。颁布相关法律,设立自然保护区,从自身做起。

6)走出校园板块,倡议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重点是提出保护性建议。

 

第三课 纸张的自述

教学目标:

1  通过寻找身边浪费纸张、令纸张伤心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行为造成了纸张的浪费,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2  让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使用资源状况和产生的污染物,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3  让学生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懂得要去珍惜。

4  让学生了解再生纸的定义和环保性,提倡使用再生纸。

5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

6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读纸张的自述,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纸张的一生,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开动脑筋:

1、引导学生从身边出发,寻找浪费纸张、令纸张伤心的现象,在同伴交流的教程中,对自己一些不以为然的浪费行为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2、展示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制品,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行为造成了纸张的浪费,便于以后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探究园地:

展示造纸的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了解造纸的全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造纸的哪些环节需要利用资源,哪些环节会污染环境?让学生讨论交流。

四、齐心协力:

阅读课本中一段很重要的文字,了解什么是再生纸,并通过再生纸与普通纸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再生纸的环保性。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回忆,讨论在学校和自己家中发现过的再生纸有哪些。

五、走出校园:

把调查表格拿出来分析:怎样节约用纸?

 

第四课  画出秋的绚烂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交流秋天的美景,增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              通过校园实地观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整理观察结果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落叶处理方法,避免焚烧落叶对环境的污染。

4              通过制作书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组合树叶,学会使用树叶制作粘贴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学生感受秋天到来的喜悦。

2     秋天是成熟的收获的季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辛勤劳动;秋天是宽容博大的季节,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来年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二、   开动脑筋:

1              学生之间互相回忆、交流秋天的美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或诗句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思考:秋天,校园里的植物哪些是绿色的,哪些变了颜色,哪些开始落叶?

三、          畅所欲言:

1              引导学生回忆见到过的燃烧树叶的情形,让学生谈感受。

2              小组讨论:

怎样处理落叶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四、          走出校园:

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以画笔画出秋的绚丽,用相机留住秋天的美丽。

第五课  嘀嗒嘀嗒下雨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水是一种十分有限的重要资源,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和方法。

2、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应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地球将会怎样?自然界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今天学习《保护水资源》。(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讨论地球上如果缺乏淡水会造成哪些危害。 

组织讨论:为什么说水是一种资源。

 3、向学生进行环保宣传,使学生了解《水法》。

4、联系实际,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三、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以后怎样保护水资源?

 

第六课  与动物交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自己。

2. 了解野生动物有关的知识,懂得怎样爱护它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公德心。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看录像《大熊猫》

a.      你在录像里看到什么?(大熊猫)

b.     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样子长得太可爱了)

大熊猫是一种喜欢吃竹子的野生动物,它是我国的国宝,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爱护野生动物好吗?

(二)   学习新课

1.       认识我国重点保护的几种珍稀野生动物。(课件显示)

a.      国宝大熊猫b.     丛林之王、森林卫士东北虎c.      爬行动物活化石扬子鳄

d.     长寿吉祥象征丹顶鹤e.      东方宝石朱鹮

2.       四人小组讨论:

a.      为什么说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b.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       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互相评议。

4.       小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板书:

好朋友

野生动物←    →人类

             爱护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己

5.       互相交流、扩展视野,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a.      课件显示:野生动物的图片、动画(水中游、地上跑、天上飞)欣赏可爱的野生动物。

b.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野生动物?说出它的特点。

6.猜谜语比赛:

1课件展示谜语(2)把谜底写在纸上(3)看谁猜得多,评选3~5名猜迷能手

7.写一写: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每个学生写一句话: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或倡议。

写后互评。

    8.小结: l         课外拓展

1  给家里父母说一说,为什么要爱护野生动物。

2  从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不买、不吃野生动物。

* 小资料 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条例

  

第七课    大树爷爷多少岁

教学目标:

        1.通过开动脑筋板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树木锯断后的断面,对断面有初步的认识。

        2.通过阅读畅所欲言板块中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树木锯断后断面上的圆圈是树木的年轮,代表树木的年龄,一圈就是一年,年轮越多说明树的年龄越大。

        3.通过齐心协力板块,让学生了解年轮除了能够反映树的年龄外,还可以说明每年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

        4.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拓宽视野,让学生掌握判断大树年龄的其他方法,并思考动物是否也有年轮。

教学内容:

    1.开动脑筋

通过观察一幅树木锯断后的断面,启发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一下,如形状,颜色和特点,引出年轮。

2.畅所欲言

树木伐倒后,在树木的断面上会看到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为年轮。

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每年春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生长很快,形成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多,细胞壁较薄,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而在秋季,气温渐凉,雨量稀少,树木生长缓慢,形成的细胞体积小,数量少,细胞壁较厚,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或秋材。同一年的春材和秋材合成为年轮。

3.齐心协力

年轮的作用

4.走出校园

通过查阅资料,试着了解以下问题

1 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大树的年龄?有没有年轮的树吗?

   2。哪些动物也有年轮?

    

8.感受冬的宁静

教学目标:

1.了解冬天的景象和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对冬天的热爱之情。

2.了解植物的冬眠,通过思考园林工人修剪树木的时候,自己应该怎么做,使学生懂得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小常识。

3.了解各式各样动物越冬的方式,搜集农业谚语并解释科学道理,便于指导农业生产。

4.实际调查了解小麦可以在露天越冬,蔬菜必须在暖棚里越冬的原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亲自体验调查访问的乐趣。

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展示春、夏、秋和冬四幅图片,引导学生快速回答自己对四季的印象和感受,适时引入冬季。

2)开动脑筋板块,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见到的冬天的景象和最喜欢的冬天的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通过本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对冬天的热爱之情。

3.沉思默想板块,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一段很重要的文字,了解园林工人初冬时修剪道路两旁的树木的原因,对树木也要冬眠,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当我们上学,放学的路上遇到园林工人正在剪枝,我们应该怎么做?鼓励学生多说,在交流中使学生懂得一些日常生活保护自己的常识。。

4.探究园地板块,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和课本小资料,了解动物是怎么越冬的,整理查到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5.畅所欲言板块,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小资料,了解一些农谚,并说出农谚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列举自己日常听说过的其它农业谚语,共同探讨农业谚语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参考价值。

6.走出校园板块。设计为一次社会调查访问活动,带领学生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农村现场调查访问,调查小麦可以在露天过冬,蔬菜必须在暖棚里越冬的原因。

教学内容: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9     过个环保的春节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及各类庆祝活动。

2、让学生分析和认识储备年货中的环保问题。

3、让学生分析和认识除夕晚餐中的环保问题。

4让学生分析和认识节日喜庆方式中的环保问题。

5  学生认识到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春节,应倡导创造一些新的习俗来庆祝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努力过一个文明、健康、环保的春节,延续春节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结合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及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

2  春节是个传统节日,除了吃团圆饭、放鞭炮这些传统方式,还有更健康文明的过法吗?怎样过一个文明、健康、环保的春节?

二、活动过程:

1  分小组交流,将查阅的有关资料小组汇总、讨论。

教师提供关于选购一次性年货的资料供学生讨论:如何从环保和实用的角度出发,选择食品、餐具、烹饪方式做到健康饮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污染。

   2、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家庭春节前后的庆祝活动,从而认识到: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和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则会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从长远来看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的后劲,进而危及到人类自身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

三、教师总结: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